所有技术的最早用途都是暴力

今天看到最早报道OpenAI的记者Karen Hao的一席话:

“我收到的最常见的批评之一:你太理想化了,科技公司就是这样运作的,这是进步的代价。我要说我完全同意每种技术都有它的利弊权衡(tradeoffs)和相应代价,但显然,不同技术的利弊权衡是完全不同的。就像一把枪和一支铅笔,一把枪极大可能被用于暴力,一支铅笔更可能被用于教育。”

这是反对技术中立的人的常见观点——技术的善恶可以看它的用途。

但是我想说,铅笔并没有跟枪有多不一样。

铅笔的关键技术是石墨,石墨的工业化制造技术的发明是在拿破仑战争期间完成的,因为石墨可以被用来制造炮弹模具内壁的涂层。可以说,石墨最早也是极大可能被用于暴力。

无独有偶。

菜刀最早发明的时候,冶铁是因为要做祭祀、要做长矛;

卫星得以出现,还得靠德国要投入打二战发展的火箭技术;

化肥生产技术得益于氨合成技术的成熟,而氨合成技术最早是为了制造炸药硝酸盐;

还有计算机来源于军方计算弹道的ENIAC,电视电台来源于海军的无线电,核能来源于原子弹……

其实所有的技术在最早出现的时候,都是从更大比例的暴力应用开始的。因为breakthrough技术发展的早期,通过正常的商业化路径获得资源都是比较慢的,国家和军方能提供的funding比例是更大的,这项技术才有可能取得突破,然后再扩展衍生到民用。

这就带来一个规律,早期技术更大的可能是先被用在暴力,随后这个比例逐渐下降,民用比例上升。

所以,你怎么能靠技术的当前用途的比例来定义其善恶呢?

如果说一个技术在早期阶段更大比例用于暴力,就给这个技术贴上恶的标签,就不发展它。那我告诉你,所有技术追根溯源都是这样,你选择都不发展吗,未来民用技术从空中楼阁长出来吗?

刘强东在2014年曾经说过,电商不仅没有增加就业,反而造成了大量失业。

这句话没毛病。但是很多网友只听这一句,就以为刘强东在反对电商。

刘强东补充道,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现象,主要还是因为生产效率提高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带来的一定是失业,因为生产效率的提高。如果你说我有个技术,可以解决失业问题,那一定在生产效率上是退步的。

你也要选择放弃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吗,倒退回刀耕火种?

最大的英雄主义,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真正的技术中立派,会在看到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时,仍然相信它。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