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 James(1842-1910),美国哲学家,对待宗教(特别是基督教)的态度是“宁可信其有”的实用主义。这样的主义与其说是一种哲学,毋宁说是一种世俗化的处事方法。例如休谟的一方面在象牙塔中秉持绝对严格的怀疑主义,但他不会将这种严格怀疑主义带入世俗的人情往来之中。实用主义不理会休谟严谨那一面的,实用主义并不算得上真正系统的哲学。
James说人应该诚实(Veracity)。所谓“诚”,包括同样重要的两方面,相信真理和避免错误。怀疑主义便错误地把避免错误的方面扩大了,而忽略了“相信真理”的方面。如果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我们了解到一种可能的解释,那么我相信这种解释就存在相信真理的可能性;如果什么都不相信,则完全不可能触碰到真理了。所以人面对一种解释,只要不存在明确的反对证据,那么应当选择相信它。适用到宗教的语义下,虽然基督教对世界的解释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那么一个人应当接受基督教,因为至少存在基督教是真理的可能性。
罗素的两条反驳甚为精彩,都是通过Veracity的原则推论出荒谬或者矛盾的结论。第一个例子说你想要找一个叫做“Ebeneze Wilkes Smith”的人,但你又不知道他长什么样,按照Veracity原则你应当相信第一个遇到的陌生人就是他,因为这样至少还有认对人的可能性,相比否定所有人更接近真理,而这种做法显然是荒谬的。第二个例子说的是如果不是单一的宗教占统治地位的地方,比如中国的一个人,面对儒家道家佛教基督教回教,应当要选择相信哪一种呢?这5种宗教中最多只能一种是真理,那么相信其中一种宗教,就意味着有1/5的可能相信真理,而有4/5的可能性选择了错误,这就和“相信真理和避免错误是同样重要的两方面”背道而驰了,没有一种选择能符合Varacity原则了。
既然说到William James,不得不说John Dewey(杜威)。杜威最有名的一名中国学生便是胡适先生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这样的实用主义虽然没有在中国大陆开花结果。但是中国儒家的经世济国的思想其实跟实用主义的理念殊途同归。中国人一直都是实用主义的践行者。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