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少为多

今年的忙季真算的上丧心病狂了,从去年11月开始,到上周五算正式结束了。整个忙季只有一个主题:对着数字加班。往年我都会用生一场大病来庆祝忙季的结束,今年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要到来。忙季的结束通常也是离别季,过了这个秋天部门里又有一大拨人会离职了。对未来职业道路的讨论和迷茫也成为接下来的热门话题。最近和不少人聊过这事情,刚好整理一下思路,记录下想法罢了。

中心是要明确一件事情,继续坚持做减法,坚持两年内在各个方面持续地做减法。“做减法”这个说法大意就是摒弃繁芜丛杂的诱惑,有选择地认定一个方向往前走。说的这么笼统是因为在不同的领域都能套用这个做减法的思想。

譬如说职业规划,很多加入四大的人就是为了在四大学习基本的会计知识,考出CPA后跳到更好的职位上。最热门的职位要么是投行、私募、基金等金融行业的前端(四大相比起来还是位于金融行业链靠近末端的位置),要么就是做财务尽职调查的咨询公司,理由是财务尽职调查的工作内容更接近投行,方便未来的跳槽。我也想过除了会计审计,我也需要有前端金融的能力和知识,因此也曾在财务尽职调查部门轮岗过很短的一段时间。但是这个轮岗的时间让我想清楚了一件事情——金融虽然大有可为,但是不适合我,具体原因此处不表。因此我选择回归会计和审计,思考财务报告的原理和方法论。这让我想起大学填报志愿的时候,对财务金融市场营销毫无兴趣而选择了建立在数学模型之上的管理科学的初心。无独有偶,周末聚会的时候有银行里的同学说起现在银行里待遇最好的职位就是在总行做公司金融,然而她对银行传统的运作部门也并无兴趣,只想专心做电子渠道、新渠道,不禁也让我钦佩和点头。

在2007年的时候,我写过《给大一新生的话》,那时侯的我正是大三,全新的无穷的世界慢慢在我面前展开,我对所有的知识都充满了渴望。那时候我极其强调学习的能力而否定学习的内容,其中一个出发点是让我能够在无穷的道路面前尽可能地保留各种可能性。这种出发点和“做减法”是不是相冲突的呢?其实完全不会,也不能相冲突。在做减法的时候,也要注意思想的开放包容性,否则非常容易钻到牛角尖去;而且,在做减法之后,要在细分领域中有所得,更需要快速和强大的学习能力。

在读书方面,更需要做减法。还记得大学寒暑假的时候,我总会带上好几大本书回家,决心用假期的时间把这些书啃完,最后总是发现大部分书翻都没翻开过就原封不动地从家里带回了学校。在我平时买的书里面,只有不到20%的书能够在购买的6个月内读完,直到现在我整理书柜的时候还发现好多本在书柜里已经安静完好地躺了好几年可是完全没有翻开过。现在的书越来越多,想读的想知道的东西无穷无尽,从天文物理到中外历史,从古希腊哲人到现代当红的小说家,随便抓起一本书都能让我沉浸其中好几天。还有各种各样的网站、新闻、报纸、杂志,每天Google Reader(默哀一下)、Zaker、新浪微薄推送的信息上千条,就算长了10只眼睛5个脑袋,一天也消化不完。

这样的信息爆炸很容易带来信息焦虑症,担心自己获取的信息比别人的少。信息越多,焦虑越严重。然而通过做减法,我发现大部分的信息都是重复或者即时性的信息。所谓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在于它塑造了一种模式,而后世的产物都可视为它的某种变体。这样只需要吃透少数几本经典便可举一反三。比如微薄上如火如荼的公知和五毛关于体制优劣的争论,其中的观点并不比20世纪50年代二战后政界学界的争论新颖多少。如此,何必费时费力关注这些稍纵即逝的只言片语呢?

这样的读书,不是读万卷书,而是读一卷书如读万卷。平均下来只能一个月精读一本书,一年也只有12本。这样对书的选择有更高更谨慎的要求。不读上市小于1年的新书,惟等有足够人进行评价之后才进入waiting list;不读上市后广受好评但是不多日即销声匿迹的书;区分精读的list和泛读的list,对精读的书要设立期限尽快读完并总结,对泛读的书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在读了一半若已能判断是烂书的时候果断停止……对读书“做减法”一年半下来,收效是我对信息的接收更加平和,移除“antecedent or incidental”的影响,更关注话语背景、分析逻辑的吸收。

所以做减法是一种撤退,把战线收缩到安全区(safe  zone)的边缘,像弹药有限的红军一样,让敌人靠近了再打。但这又有一个新的问题:人是应该留在舒适区(comfort zone)里,还是应该走出舒适区呢?细心的可能注意到我在这里做了一个小小的区分:安全区和舒适区。请不要纠结于文字上的变化,我只是要区别“安全区”为能力上的安全空间,而“舒适区”是指心理上的堡垒。做决策的时候,需要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精力都不是无限的, 不能贪心地什么都想做、什么都想做好;但是在看待事物的时候,需要不停地挑战原有的想法,如上文所说,避免钻入牛角尖中。


评论

《 “以少为多” 》 有 7 条评论

  1. 不爱吃西瓜

    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什么 嗯 就是这样

    1. goforit

      好难好难

  2. 握爪。什么时候出来出来吃饭?

    1. goforit

      离开之前一定安排哈

  3. 想到两点:
    1. 让自己尽量exposed在尽量各个广的领域的信息里,但个人修行一定要回归自己喜欢和擅长的领域;
    2. 有时在被信息爆炸的碎片包围后,会特别想逃离开,找些经典的书籍好好看看。

    1. goforit

      写些东西,也都是为了给自己提个醒。过了几年再来看看,感悟又不一样了。

  4. Little Panda

    需要仔细分析后在新领域进行尝试,若实际不合适需及时退回,考虑其不合适的原因,作为下次尝试的经验。大方向确定,再灵活调整,包括了能力的培养、热情所在、机遇等因素。职业发展需要不妥协的精神,当然了,更需要不断向前的意识和信念。

回复 amber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