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非要买得起房呢?

北上广深,这四个大城市的房价涨到完全看不懂了。对任何一个2017届的毕业生而言,依靠工资勤俭节约几年后买房的念想算是彻底断了。要买房一定得啃老,区别在于啃到父母的肉还是啃到骨髓了。

当然我从来都不觉得一个毕业生单单依靠工资结余的积蓄能够在5年内买房是一个社会的常态。按劳动价值论,一个人,如果每天的工作时间仅仅限于能够提供他必要的生存,兼职时间全部拿来一砖一瓦地造房子,一辈子估计都造不出一间。干个一辈子,能把一间木结构的房子的砖块给烧出来就不错了,地基都打不动。《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搞了多少年才搞出了个砖厂,又搞了多少年才出第一块砖,穷其一生,又能做多少呢?

进一步讲,现在社会分工已经如此细致,各个领域都有各自的熟练工,劳动效率比一个人单枪匹马不知道要高多少倍。好,就算生产设备的资本投入都现成的好了,造好一间房子需要的劳动至少是10个有社会分工的熟练工全职干2年,合计就是20人年。一个人就算不吃不喝,拿他的劳动来换一间房子,那也要花个整整二十年,考虑到他只能用日常结余来换,需要几十年不过分吧。

这还没算土地的成本呢。

换句话说,在理想情况下,房价和年收入比是20比1。一个人若能有50%的结余,则平均40年的储蓄可以买一套房子,12年可以完成三成首付款的积累,毛估估大概是这么一个数字,以此为中枢,价格会出现上下波动。3年储蓄就付得起首付,说明房价是偏低的,30年储蓄也付不起首付,说明房价是偏高的。2005年,四大新鲜人的工资是4000元,加上OT和奖金一年能拿到7、8万。而当时房价30万一套房。那时候就是3年储蓄付首付的好时光。2016年,四大新鲜人的工资是8000,OT基本没了,一年能拿到10万,扣掉生活成本能剩下2万元已经是大神。而现在房价500万一套房(绝对是客气的经济适用房),确实让人绝望。

事情的变化,就在于估算不了的土地的成本。

土地是不能用等价交换的劳动价值来衡量的。土地是自然资源,不可再生,被一个人占了就不能被另一个人用。土地的价格体现为地主方敲诈的议价能力。级差地租也好,剩余价值也好,再去翻翻马克思的资本论吧。房价不是当朝独有的问题,在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发展到最后都是土地集中的问题。要不怎么那么多改革都是跟土地所有权有关呢?

有几个观点:

  1. 中国这30年的发展依靠的是帕累托改进,既得利益者不动或少动,做大蛋糕大家分。社会在这种和平温和发展的过程中,土地一定是越来越集中。相信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能稳定发展的话,等于认同房价是降不下来了的。
  2. 高房价+高货币投放,必然高通胀。其他商品价格迟早飞涨。别看着每年能省下多少存款,10年后都是废纸。
  3. 投资跟通胀挂钩的资产。比如投资自己,让自己在社会分工中的阶层上升,可替代性下降。
  4. 如果不认同(1),尽快去新西兰,那里的草泥马还是很可爱。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