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还是不靠谱

稳定币在美国AI和科技圈很火,香港金管局也推出稳定币牌照拥抱加密货币。我最近再次试图用开放的心态研究一下。但说实话,我还是持保留态度。

一、用稳定币做交易手段,那么交易双方还是需要对钱包地址与真实世界中的主体进行绑定认证。这侵蚀了加密货币的匿名特性。

二、发行稳定币需要与现实资产挂钩,发行USDT/USDC的机构是需要存入等值的美元的。USDC的美元还有一部分是存在硅谷银行,也就是2023年破产的那个银行。这侵蚀了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特性。

三、稳定币的交易成本跟法币相比,是高是低还不一定。法币交易费用的本质,来源于监管机构对银行KYC的要求和银行垄断牌照的寻租动机。现在监管机构也开始立法,美国GENIUS法案、香港稳定币条例,监管机构定规则提要求,以后也要颁发牌照。最后的交易成本也是逃不掉的。

四、稳定币还没有利息。

所以稳定币没啥用。

那问题来了,为何一些政府这么热衷推动?

有人说美国推动稳定币是为了支持国债,这属于主次不分。稳定币所持有的美债,仅占美国国债市场不到0.5%,可以说是忽略不计了。

其实美国政府对稳定币都是谨慎接纳的。如果说民间已经用稳定币绕过SWIFT,那么与其封杀,不如定好清晰的监管规则,给Visa、Paypal这样的科技巨头开绿灯,避免被Biance等不受控的海外公司抢占。

所以说,不是美国政府主动推动稳定币,而是美国政府希望加密货币也有美国主导的身影,打成数字货币版的“代理人战争”。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